宿遷11月8日電 (劉林 王章敏)隨著操作人員在手機上輕輕點擊,伴隨著引擎的轟鳴作響,無人收割機在稻田內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路線快速收割。轉瞬間,一畝稻田便被采收完畢。7日,在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熊樓村“無人農場”基地里,無人收割機、無人拖拉機正在地里“大顯身手”,宿遷市首個水稻“無人農場”正式迎來了豐收。
“我們給無人收割機上安裝了導航系統,可以實現全程無人駕駛,收割、卸糧等一系列操作都不需要人工,每臺機器每天能夠節約近400元的用工成本,‘人不下田也收糧’的愿望逐漸成真了。”看著無人收割機在地里來回穿梭,宿遷市心雨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朱友智非常開心。
今年以來,宿城區積極宣傳推廣先進、智能化機具,爭取省級專項資金計劃,對購買安裝輔助駕駛儀和全自主導航駕駛儀的機具進行作業補貼,進一步提高了農機手購買智能農機裝備的積極性。截至目前,該區新購農機北斗輔助導航系統23臺,無人駕駛插秧機3臺,無人駕駛拖拉機1臺,無人植保小飛機36臺,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達260臺套,智能機具作業面積近20萬畝。

從耕地、播種、施肥、灌溉到收獲,只需要操作手機和電腦系統就能完成各種復雜的農業操作。“無人收割機能把留茬高度控制在3至5公分,3分鐘就能作業一畝地,效率非常高。”朱友智介紹。“無人農場”的打造不僅節約了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讓農業生產更加精準高效。
無人收割機、無人拖拉機緩緩行進在稻田中,遇到田埂便自動轉向掉頭,與傳統農機相比無人駕駛農機最大的優勢是解放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
“無人駕駛農機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減少人工支出,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優越性明顯。無人駕駛農機是我們農機化推廣的重要方向。今后,我們在全市要大力推廣無人駕駛農機具,提高農業機械化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宿遷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行業發展處處長鄒明懿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