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11月4日電(方堃)戲曲電影是立足新時代、繼承與發展中華戲曲藝術的重要載體。
3日至5日,為期3天的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在浙江紹興開展。經與中國電影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友好協商,中國戲曲電影展從2022年起至2028年落戶紹興。
據了解,每年參展中國戲曲電影展的電影不僅品質精良,且涉及劇種豐富,包括了京劇、越劇、淮劇、豫劇、紹劇、粵劇等在內的十余個劇種,既有傳統劇目,也不乏經典改編和優秀原創。經中國戲曲電影展評選出的獲優作品既集中地反映歷年中國戲曲電影的發展成就,同時也為未來行業發展樹立了鮮明的價值坐標與品質標桿。
這樣一個“盛展”緣何選擇在紹興安家落戶?

紹興自古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不僅被譽為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更是著名的“戲曲之鄉”。
從歷史維度上看,明代大戲劇家徐渭就誕生于此。同時紹興也是中國地方戲曲最多的地級市,擁有越劇、紹劇、新昌調腔等五大劇種和平湖調、詞調、蓮花落等五大曲種,全部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五大劇種、五大曲種讓紹興享有“十全十美”美譽,千百年來該地戲音綿延、傳唱不絕。
從現實維度看,紹興演藝名家輩出,該市演藝家先后10次獲“梅花獎”、3次獲“文華獎”。同時,紹興也是電影藝術重鎮,中國電影史上鐫刻著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首任主席蔡元培,以及任光、柯靈、謝晉、陳述等一大批紹興人的名字,紹興更因魯迅作品改編成電影而聲名遠揚。

“回顧中國戲曲電影發展史,紹興更與中國戲曲電影有不解之緣。”紹興市委書記盛閱春介紹,從新中國第一部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合》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1960年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拍成彩色電影、拷貝遠銷72個國家與地區,榮膺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再到越劇電影《李慧娘》獲得第三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紹興戲曲人、電影人,寫下了許多濃墨重彩之筆。
“紹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戲曲、電影產業創新發展,全方位推動戲曲和電影跨界融合。”紹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如新介紹,近年來,紹興搭平臺辦節會,推動中國越劇藝術節永久落戶紹興;堅持出精品、促上線,創作選推《李慧娘》《釵頭鳳》《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等多部戲曲電影登錄院線。

當前,一大批兼具古典情懷與電影實力的創作者正不斷嘗試創新,讓戲曲與電影兩種藝術蹚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戲曲電影發展道路。而代表行業價值坐標與品質標桿的中國戲曲電影展落戶淵源頗深的紹興,無疑有助于各地各類戲曲和電影藝術相互促進、共同譜寫精神文化共富共享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