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月25日電 (記者 孫秋霞)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明珠灣金融峰會(2023)25日在廣州市南沙區召開。本屆峰會上,多位嘉賓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建言獻策。
數字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支付、融資、投資、保險等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有助于補足傳統金融服務短板,降低金融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
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認為,在消費互聯網市場空間逐漸飽和的局面下,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在產業上的緊密結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藍海,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創新應用。
黃奇帆指出,產業數字金融,即在傳統產業金融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實踐,有利于系統性解決產業鏈上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疫后恢復生產過程中更是“保產業鏈”“保市場主體”的有效手段。

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談到中小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問題時指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具有投入巨大、對業務模式和技術迭代要求高、對高級復合型人才需求高等特點。
屠光紹建議,監管部門應建立行業統一的數據治理體系和標準,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必要基礎設施平臺,有利于降低中小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成本。他還指出,對專業機構而言,要鼓勵和推動大型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機構輸出低成本、好用的解決方案。

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表示,金融科技要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網絡、數據智能對接,形成一個適合產業金融需要的金融科技生態環境,利用上下游企業的數據、場景,為金融精準高效服務提供可能。
就保險業而言,周延禮指出,推進保險機構數字化轉型需做到以下幾點:其一,要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價值;其二,要持續跟蹤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其三,要加快保險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其四,要加大“數字員工”管理模式力度。

中國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王朝弟指出,我國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體系標準尚不完善以及科技風險日益凸顯。王朝弟強調,要推動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讓金融科技真正成為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廣州市南沙開發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林少禮表示,建設金融服務重要平臺是南沙的重要任務之一,下一步,南沙將從粵港澳金融合作、深化金融創新政策試點、特色金融產業體系、重大金融服務平臺四方面著重發力,助力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