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操作系統已跨越起步階段數字經濟、新基建、國產化等給中國國產操作系統帶來新增長機遇。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已跨越起步階段,正在大力發展生態,打造開源根社區。
中國電子麒麟軟件高級副總經理、技術負責人韓乃平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基礎軟件迎來了市場環境的春天。
“從2019年以后,無論是政策、應用市場、產業基礎、產品成熟度和生態,國產操作系統從性能上已經較好地實現了追趕,基本達到了好用階段。都說‘起步難’,現在國產操作系統已經跨越了起步階段”,韓乃平說。
據東吳證券的測算,2021年,中國PC和服務器操作系統總體市場規模48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速約為10%。2018-2021年,麒麟和統信兩家公司營收之和從1.41億提升至18.14億元,國產化率從0.4%提升至3.8%。東吳證券測算,到2025年,國產操作系統市場空間為每年205億元。
中國國產操作系統市場形成了麒麟、統信兩大巨頭領軍,多個參與者積極發力的局面。韓乃平介紹,當前桌面端還是以windows為主,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國產操作系統在桌面端的占有率大概只有2%,但也在持續增長。
國產操作系統主要的發展機遇目前還是在to B端,一是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操作系統的國產化采購比例逐年上升;二是服務器的CentOS系統停服造成市場缺口,國產操作系統廠商需承接CentOS生態延續與技術兜底需求,如麒麟軟件就提供了平滑的遷移方案,有了基于CentOS的全面替代方案。
此外,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移動應用需求的豐富也將為國產操作系統帶來更大的潛在機遇。
對于操作系統而言,比技術更關鍵的是生態。2019年前,麒麟操作系統的適配軟硬件數量在1萬款左右。而到2022年底,已經突破了150萬款。不僅有軟硬件廠商、整機廠商、基礎軟件廠商,配套的外設廠商也都跟麒麟操作系統建立了適配。
這也包括英特爾、英偉達、Oracle等一些國際大廠。“其他廠商如果不參與中國網信事業發展,就會缺席這塊市場。但跟國際廠商比,麒麟操作系統的生態還有很大差距,比如微軟的生態就是千萬級別的,生態方面還有巨大的工作”,韓乃平表示。
除生態系統外,歐拉、麒麟、統信這樣的國產操作系統都在打造開源根社區。韓乃平認為,中國企業使用了國際開源社區的成果,但要想在國際開源社區等更大組織里具有發言權,就需要有一個自主產業體系相關廠商主導,匯聚各方力量,可以自主定義、自主發展的開源根社區。
麒麟軟件2022年6月宣布聯合產業伙伴成立中國首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openKylin,由理事會和技術委員會主導社區的發展,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發展操作系統必須保持開放合作。韓乃平表示,國產操作系統的起步更多是在國內,為了長久發展,還要吸引國際開發者一起來共建社區。不僅是個人開發者,也包括商業機構,如芯片、應用軟件等產業鏈環節。
韓乃平表示,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意識到,要長遠發展,就需要掌握底層技術,謀求科技自立自強。隨著國產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廠商在開源方面作出的不斷探索和共同努力,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終將在關鍵技術上擺脫依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