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寧德時代、寒武紀之后,招銀國際繼續兌現旗下投資企業浮盈。
科創板上市公司海目星近日披露2022年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招銀一號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序列,即持股數量少于285萬股。而去年9月末,招銀一號的持股數量仍為1808.5萬股,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
據悉,招銀一號的基金管理人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后者系招銀國際旗下企業。結合減持公告、大宗交易記錄,假設招銀一號已于二季度完成清倉,則其累計套現規模近11億元。
招銀一號對海目星的投資始于2017年8月。在扣減最初的1.7億元投資成本后,該項目最終實現超9億元投資收益,總投資收益率高達545%。
入股五年賺取超5倍收益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市招銀一號創新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于2016年初,目前總出資額30億元。
2017年8月,海目星有限股東會作出決議,引進多名股東增資,其中招銀一號投入1.7億元資金(186.65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其余計入資本公積)。本次增資完成后,招銀一號出資比例為12.06%。
2017年9月,海目星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招銀一號持股比例保持不變,持股數量變更為1808.5萬股。到2020年9月,海目星完成科創板上市,招銀一號持股占比降至9.04%,位列第二大股東。
一年后,海目星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招銀一號隨即發出減持計劃公告,稱:因自身資金安排,擬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200萬股。
最終減持結果顯示,2021年10月13日至今年3月14日,招銀一號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累計完成1013.9萬股減持,套現近5.5億元。減持完成后,招銀一號持股數量降至794.6萬股,持股占比不到4%。
而根據海目星日前披露的中報,截至6月末,招銀一號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序列,即持股數量少于285萬股(第十大股東持股)。交易記錄亦顯示,4月、6月,招銀一號通過中金財富證券席位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近600萬股,套現約4.15億元。
假設招銀一號其余持股均于二季度清倉,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剩余持股可套現1.32億元。綜合計算,其清倉總收入近11億元,扣減入股成本后,投資收益超過9億元,折算投資收益率達545%。
據了解,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消費電子、動力電池、鈑金加工等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除招銀一號入股外,招行江門分行曾于2018年5月向江門海目星提供2000萬元1年期貸款;招行也是海目星上市募資專戶合作銀行之一,并提供閑置募集資金理財服務。
“招銀系”風投圖譜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投資收益并非完全歸招銀國際所有。
工商信息顯示,招銀一號托管在招商銀行,目前有招銀金融控股(深圳)、深圳市引導基金、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3名合伙人,出資比例分別為74%、25%、1%。
其中,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為基金管理人、執行事務合伙人。“從出資份額上看,大概率是由招行高凈值客戶或私行客戶,以及政府引導基金擔當有限合伙人,拿走大部分收益。”一位投行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招銀國際官網顯示,招銀國際私募股權投資由境內外團隊共同負責,其中境內團隊即設立在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分為互聯網、醫療健康、先進制造、新能源、大消費等多個項目團隊。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梳理,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作為基金管理人的有限合伙企業中,活躍在公眾視野的包括招銀一號、招銀叁號、招銀肆號、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招銀朗曜等。
其投資項目中,寧德時代、微芯生物、海目星、寒武紀、凱賽生物、博眾精工、利元亨、思特威、普源精電、益方生物等已完成A股掛牌上市,其中對寧德時代、微芯生物、海目星、寒武紀的投資正陸續兌現部分收益。
以寧德時代為例,招銀國際首席投資官王洪波曾在去年7月公開透露,對寧德時代的投資帶來的持有收益超過100億美元。
此外,“招銀系”投資的博納影業已取得上市批文,湖北萬潤、聯影醫療等也取得科創板IPO注冊批文。排隊企業中,包括廣合科技、中芯集成、弈柯萊、沃得農機、尚太科技、屹唐股份、華勤技術、憶恒創源在內的多家企業股東中亦有“招銀系”身影。
“投商行一體化”模式開花結果
種種投資布局的背后,招行率先探索的“投商行一體化”業務模式成效漸顯。
2010年,招行正式推出“千鷹展翼”計劃,旨在每年發掘1000家具有高成長空間、市場前景廣闊、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進行全方位金融扶持。除提供貸款外,該行還對有潛力的企業進行上市培育,為后續招銀國際的投資入股做好項目儲備。
截至去年末,招行入庫的千鷹展翼客戶數達3.17萬戶。不過在歷年財報中,“千鷹展翼”往往只以寥寥數筆帶過,但零散的數據仍能拼湊出招行“投商行一體化”實現“一魚多吃”的大致畫像:
一是授信合作。招行2019年年報披露,截至2019年末,“千鷹展翼”入庫客戶達2.6萬戶,客戶授信總額2547億元,貸款余額419億元;
二是優質存款來源。招行2020年年報披露,全年在該行開立募資專戶的IPO上市企業達167家,占當年境內上市企業數的42.9%,吸收IPO募資存款1521.2億元,市場份額超過36%;
三是通過投貸聯動獲取投資收益及投行收入,其中對寧德時代的投資入股被同業視為經典案例。
與此同時,這一模式也反哺招行零售業務:
一方面,對“千鷹展翼”的投資或并購貸款等,所獲非標資產經資管部門組合打包成私募基金,可以為零售客戶,特別是私人銀行客戶提供更豐富和收益更高的產品,從而吸引、留住私行客戶;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成長,企業主、高管、核心員工等新富人群成為有望新的零售甚至私行客戶來源,并牽引出背后企業的融資和工資代發需求。
招行2021年年報顯示,該行已升級對千鷹展翼客戶的服務內容,以數字化服務為基礎,為客戶提供“人才管理+資本助力+產業整合”等方面的多維服務,提升對客戶的全生命周期、差異化、綜合化服務能力,不斷深化千鷹展翼客戶獲取與經營。
此外,重點聚焦擬上市企業客戶,聯合交易所、政府、中介機構、私募等上市服務生態合作伙伴,從“渠道+產品+服務”等多個維度,為擬上市企業客戶提供涵蓋“投商私科”的綜合服務方案。(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