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40年的IBM,近日宣布關閉中國研發部門,這一決定涉及裁員超過1000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裁員的補助又是怎樣計算?我們一起來看看。
突然關閉權限
據河南商報8月26日的報道,近日網傳IBM中國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經過多家媒體確認,這則消息屬實。
24日記者采訪了多位IBM員工,他們表示23日當天晚上,研發崗和測試崗員工的訪問權限已經關閉。
在關閉權限前,這些崗位員工還在正常打卡上下班,沒有預兆的突然被關閉了相關權限,無法登錄公司的內網。
甚至一些員工當時還在加班,而且他們在通訊軟件中所屬的產品群組已經被移除。
近日,IBM 對中國業務進行調整,裁員超1000人。
IBM全球企業系統開發部副總裁Jack Hergenrother在全員會議上表示,撤出IBM 中國系統中心(CSL)與IBM 中國開發中心(CDL)兩個業務在中國的所有研發工作,轉移到其它地區。
據悉,IBM 中國開發中心(CDL)成立已經24年,曾參與幾百款產品的開發。
Jack Hergenrother表示,近年中國的基礎設施業務有所下滑,所以決定將業務轉移到更接近客戶的其他國家。
是不是IBM 將會完全撤出中國呢?不是。IBM 亞太區總經理Hans Dekkers 幾天前曾表示,IBM 進入中國已經40年,希望未來40年繼續扎根中國。
本次裁員涉及兩大部門,裁員超1000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大連。
一位IBM代表在郵件中表示:“為了更好服務客戶,IBM 會根據需要調整業務,調整不會影響我們對大中華區客戶的支持。”他還說,IBM 會堅持本土化戰略,目標是用擁有合適技能的團隊幫助中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構建混合云、AI 解決方案。
外媒認為,IBM 撤出業務和中美競爭有直接關系。但從數據看,IBM 來自中國的營收近年不斷下滑。
2023 年IBM 亞太區營收同比增長1.6%,但來自中國的營收下滑19.6%。截至今年6 月30 日的半年里,IBM 中國區營收同比減少5%,亞太區營收增長4.4%。二季度,IBM 全球營收同比增長2%,軟件營收增長7%。今年以來IBM股價上漲約21%。
目前IBM 正在力推WatsonX 人工智能開發平臺,該平臺于去年5 月推出,8 月份向中國開放。
IBM正在調整全球員工配置
實際上,最近幾年IBM 在全球也曾進行過裁員。
例如,今年3 月IBM 裁減營銷、公關部門員工,主要是IBM 想用AI 取代一些不會直接面對客戶的員工。IBM 大約有26000 個不直接面對客戶的后端服務職位,這些職位以后會停止招聘或者減緩招聘速度,盡量用AI 替代。26000 人相當于IBM 全球員工的10%。今年5 月,IBM 曾鼓勵員工自愿離職,實際上早在2024 年四季度時,IBM 就曾暗示將會在全球進行裁員。
IBM 裁員不只波及美國,歐洲也是重點裁員區域,所以在中國裁員也是合理的。
年初時IBM CFO James Kavanaugh 曾明確表示,希望在2024 年底之前將年度運營費用縮減30 億美元。之前IBM 也曾發表過類似言論,只是30 億美元相比之前設定的數字有所增加。
去年四季度,IBM 營收增至174 億美元,運營利潤達到37.5 億美元。IBM 原計劃于今年節省運營費用20 億美元,后來提升到30 億。
IBM 還曾重點談論全球員工再平衡計劃,全球范圍的裁員只是再平衡計劃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不能單純認為IBM 在中國裁員就是中美競爭的結果,可能二者并無必然關系。
有趣的是,不論是IBM 還是微軟,當他們在外國裁員時,新聞總是單純討論業務調整,但涉及到中國時,往往會強調將業務轉移到其它國家或者地區。美國科技企業的對外宣傳似乎隱隱配合著美國的供應鏈轉移計劃,但響應這一呼吁的似乎也只是美國企業,其它國家并沒有跟隨。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正在鼓勵自己的企業更自主,努力擺脫對美國科技企業的依賴。IBM 全球企業系統開發部副總裁Jack Hergenrother 在會議上表示,IBM 在中國面臨激烈競爭。
Bloomberg Intelligence 分析師Anurag Rana 指出:“IBM 裁員證明美國科技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因為當地客戶開始偏向本土提供商。”另外,IBM 戰略也有了變化,未來它會更加重視利潤率。
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今年還有一些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裁員。例如,5月份微軟在中國裁員幾百人,將業務轉移到其它國家,微軟還縮減了云計算、AI 研發團隊規模。美國一些VC 企業也開始撤出中國。
LinkedIn 歸微軟所有,2021年它關閉中國服務。當時LinkedIn 曾說中國運營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要讓業務合規要求變得更高。后來LinkedIn 曾推出InCareer 服務中國用戶,但由于競爭激烈,宏觀環境改變,2023 年3 月InCareer 被砍掉。
2022 年5 月Airbnb 撤出中國。2022 年6 月,亞馬遜砍掉中國Kindle 服務。
不難看出,美國企業在中國的裁員規模并不算大,撤出中國的美國大企業幾乎沒有。
例如,當中國汽車崛起時,有人問美國車企,是否會撤出中國市場?他們也只是回答說不再向中國追加投資,但也沒有撤出業務的打算。
再看英偉達,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禁止,英偉達實際上也樂意將AI 芯片賣給中國。
簡單來說,美國企業并不愿意和“錢”過不去,雖然全球媒體都將小小的裁員與中美關系聯系在一起,刻意向這方面引導、渲染,但真的沒必要太過在意。
比如LinkedIn,2023 年10 月它曾宣布裁員668 人,和中國沒有任何關系。
全球經濟普遍下行,美國科技企業裁員的消息頻頻沖上頭條,更是和中國無關。例如:2024 年2 月思科裁員4000 多人;2024 年8 月英飛全球裁員1400 人;2024 年8 月英特爾宣布裁員15000 人,占全球員工15%。這些企業裁員難道也和中國有關嗎?
查看TechCrunch 統計報告,2024 年1 月美國科技企業裁員19350 人,2024 年2 月15589 人,3 月裁員7403人,4 月裁員22153人,5 月9882人,6 月10083人,7 月8851人,這些數字都是根據科技企業公布的新聞統計出來的,確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