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一過,這屆上班能躺則躺的年輕人,扎堆跑去球館卷起來了。
別看白天還是吹著空調,喝著奶茶,辦公椅上葛優躺的“懶癌晚期患者”;下班后被搭子一喊,打工人拎上球包,直奔球場,瞄準對手站位,模仿“梁王”組合偷起了后場。
都說打球“從入門到精通”難關重重,不過對這屆新人來說,如今卡脖子的不只技術,價格門檻也同樣攔倒了一批人。
尤其是這個夏天,素來被視作最接地氣的羽毛球,突然晉升“漲價界天王”,憑借一筒球三位數的起步價,讓人禁不住驚呼:什么時候,羽毛球也成了“貴族運動”?
羽毛球,新晉“貴族運動”
在奶茶重回十元時代,火鍋殺到九塊九的今天,敢逆流而上和消費者叫板的不多,羽毛球算是一個。
現在的羽毛球有多貴?
以某電商平臺賣到脫銷的爆款球尤尼克斯 AS-05為例,如今一筒羽毛球,身價抵得過38斤雞蛋、14斤豬肉;三筒的價格,甚至比肩一克黃金 [1][2]。難怪球迷們自嘲:
小時候只打得起50塊一筒的亞七,夢想著以后有錢了,也獎勵自己100元的好球。誰能想到,如今我成功打上了100塊的亞七。
不過好在,這回不給錢包留情面的,只是由鵝毛、鴨毛毛片制成的天然羽毛球,另一種由尼龍、塑料制成的人工合成球還算夠意思,價格相對穩定。
根據《華夏時報》報道,從2024年3月起,部分經銷商每兩個月就能收到一輪調價通知,每筒羽毛球少則一次漲價5%-10%,多則達40%,可謂超越一眾理財產品 [3]。
我們整理了電商平臺尤尼克斯、李寧、威克多等大牌貨的價格變化,結果發現,近半年來,超過一半的熱銷天然球漲價幅度在30% 以上。像李寧主打的一款鵝毛球,最新到手價為每筒186元,比半年前貴了57.6%。
現如今,“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已經學會了精打細算:有人一進球館就拎個空筒,等隔壁散場,立馬“清掃戰場”,撿人剩在地板的二手貨;也有人把卷發棒對準炸毛球,夾緊毛片再通電加熱,美其名曰“高溫修復”。
更多球友索性買起不會斷毛的人工球,相信有科技與狠活加持,把人工球當平替未嘗不可。但等用起來,才發現這一切才沒自己想得那么妙。
先從價格來說,我們對比了尤尼克斯、威克多、紅雙喜三家品牌內,球友精選的熱銷人工球、天然球單價,結果發現人工球基本沒價格優勢。
除了尤尼克斯的單只爆款人工球比天然球便宜了1.22元;其他品牌的人工球穩穩站在價格高地,反倒比天然球還貴兩塊多。
不僅單價不低,人工球還被不少玩家詬病“除了耐打,一無是處”,不但聲音不夠清脆、手感不夠絲滑,還會因為球速過快,帶亂比賽節奏:
上了賽場才發現,人工球老是出界,吊球容易下網,接殺球很重又頂不起來,狠狠避雷了。
球價太貴,怪鴨和鵝?
有人可能會好奇,同是羽毛球家族的一員,天然球與人工球這對“表兄弟”,憑啥差距這么大?
這就要先弄明白羽毛球是怎么飛的。打過球的人都知道,即便揮拍時用上“洪荒之力”,羽毛球總會溫柔地“腳踩剎車”,升至最高點后,再如降落傘般滑落。
之所以會邊飛邊減速,主要是因為空氣阻力。而只有阻力適中,羽毛球才能落點剛好;如果阻力不足,球便會像失控的飛鏢一樣竄上天,不是激烈“碰瓷”天花板,就是飛到界限之外。
一項對不同毛片羽毛球所受阻力系數的比較研究指出,當球速提升至100km/h 時,人工合成球更易發生畸變,導致阻力低、打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