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表示,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臺灣海峽、臺島北部、臺島南部、臺島以東,開展“聯合利劍-2024B”演習,艦機多向抵近臺島,諸軍兵種聯合突擊,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要港要域封控、對海對陸打擊、奪取綜合制權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
解放軍的“聯合利劍2024B”圍臺演習已經結束了,時間只持續了短短的13個小時,這一點出乎外界很多人的意料,突出一個快、準、狠。
應該說這一次的演習行動規模是不小的,參與兵力裝備是不少的,但只用13個小時就完成了,從演習開始,到完成所有任務。你不得不說,解放軍的演習的組織的能力,以及行動能力,都有了非常長足的進步。
那么2024B演習結束了,后面還會不會有后續?目前來看,解放軍的宣傳單位已經進入了總結階段,接下來短期內不會有進一步的演習動作了。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利劍2024”系列演習就到此為止了。
(演習中出動的東風-15某型戰術導彈,在鄉村公路上起豎進入發射狀態)
至少東部戰區的總結物料中,我看到了后續演習的一個預告。
那有人問了啊,那2024年還有兩個多月就結束了,難道還會再有一場大規模的圍臺演習嗎?這還真不好說。
東部戰區在微博上,又發了一個視頻,內容是用動畫寫了一個字,使用了很多短語來總結歸納這場演習的特點、表現、任務目的以及任務決心,而這些短語最終組成了一個大大的“戈”字。
枕戈待旦的“戈”。
在這些短語里面,提到了“2024B”演習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快打速決,一擊制敵”。也強調了參戰兵力包括陸海空火四軍,“全維全域,合圍臺島”。除此之外,還有海警的首次環臺巡航執法。
(東部戰區總結的“戈”字)
除了這些演習的特點和參與軍兵種兵力之外,東部戰區還重點提到了兩種兵器,一個是遼寧艦航母,另一個是殲-20戰斗機。
對航母的形容是“扼控咽喉,圍臺封打”,強調遼寧艦戰斗群對巴士海峽以及臺東海域的封鎖能力,這也是航母的強項,能夠同時控制海面和空中,阻擋可能的援軍進入臺海。
第二種是殲-20,描述語是“隱身戰機,穿透打擊”,這是為了體現殲-20作為隱身戰斗機,對臺島的防空體系有穿透式打擊能力,不僅能用來殲滅臺空軍的空中力量,也能用來打擊防空體系。
遼寧艦航母戰斗群和殲-20隱身戰斗機這兩種武器平臺,在整個環臺演習當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夜間出擊的遼寧艦)
接下來就是這個“戈”字當中最關鍵的信息點了。東部戰區在里面打出了1個預告,什么預告呢?“2024A”和“2024B”后面可能還跟著一個“2024X”。
為什么說是“2024X”,而不直接說是“2024C”?首先接下來第三個演習什么時候演,怎么演還沒有確定,這只是個預告,告訴臺當局不要覺得今年已經高枕無憂了。其次,誰說接下來兩個月內,就真的只能有一個2024C呢?說不定還有2024D呢?
所以用“2024X”就是告訴臺當局以及外界,今年隨時還會有環臺演習,而且可能不止一次。
東部戰區用了三個短句,來發出警告:“利劍高懸頭頂,重錘隨時落地,拳頭越捏越緊”。
這18個字可以說是鏗鏘有力,警告臺當局,警告為臺當局撐腰的美國以及日本有關右翼人士。不要覺得解放軍就是演一下就走了,大陸武力收復臺灣的利劍永遠懸在臺海頭頂,解放軍的重錘隨時隨地都準備要落地,而絞殺臺獨分子生存空間的拳頭更是越握越緊。
從2022年佩洛西竄臺之后的第一場圍臺軍演到現在,解放軍一共組織了三場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圍臺軍演。這三次軍演從組織能力和行動速度上來看,進步越來越大。
此前很多人覺得解放軍要對臺島進行封鎖,或者是要登島作戰。準備時間會相當長,戰役謀劃、后勤準備、兵力集結、裝備調撥保養等等,美軍認為加起來至少要半年甚至更長。
結果幾場圍臺演習演下來,我們發現解放軍要對臺島動手,所需要動用的兵力規模并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更是不需要提前半年就大動干戈地告訴別人我要動手了,動起來可能提前幾天準備就可以了。
(臺軍裝模作樣的部署了“海鋒大隊”的機動反艦導彈分隊)
這就是解放軍近些年來,強調要隨時準備打仗的狀態下,交出的一份答卷。
從平時的訓練狀態轉化為真正的實戰狀態,解放軍告訴所有人,這個過程很短很短,可以用小時來計算,“利劍2024B”演習甚至只持續了13個小時。這也就意味著,要對整個臺島完成封控,甚至打掉臺軍一部分的防御力量和抵抗信心,其實也就只要13個小時而已。
當然,其中并不包括和美軍交手的環節,也不包括兩棲登陸上岸作戰的部分。
這13個小時足以讓臺島內部的一些人信心動搖,足以讓美軍好好揣摩揣摩解放軍實際的戰斗力,也足以震懾日本右翼蠢蠢欲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