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8月14日電 (付敬懿)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14日在湖南益陽召開,發布“致力綠色安全,共建洞庭糧倉”益陽宣言。湖南、湖北兩省“四市一區”將以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為原則,以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為己任,助力鄉村振興,致力綠色安全、共建洞庭糧倉,持續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2014年4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規劃范圍包括湖南岳陽、常德、益陽,長沙望城區和湖北荊州共33個縣(區、市),規劃面積6.05萬平方公里。規劃提出“保障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強調“立足湖區農業資源優勢,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實現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生產,促進農業不斷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魚米之鄉”和“天下糧倉”的美譽,是全國重要的農業經濟示范區和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2021年,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田面積達2197.2萬畝、稻谷種植面積3273.4萬畝、稻谷產量1408萬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水稻生產區生產基地,完全具備建設糧食安全產業帶的基礎。
洞庭糧倉是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為依托,共同推進國家級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不斷提升糧食產能,全面提升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糧食產業鏈、種源安全建設,讓“北有北大倉,南有洞庭糧倉”成為成為中華大糧倉最鮮明的標注。湘鄂兩省“四市一區”將從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提升糧食生產能力、致力糧食綠色安全、打造糧食公共品牌、推動糧食產業升級、加強糧食協作聯盟六方面統一協調行動。

當日,根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倡導,湖南、湖北兩省政協主席會議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糧食產業協作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四市一區”稻米產業聯盟、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加工企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為主自發組織成立,將通過協作聯盟機制,加大區域協作形成集聚效應,在糧食生產全產業鏈建設方面形成洞庭湖區的整體影響力。
依據章程,聯盟將在洞庭湖區域的糧食種植、生產、供應、加工、銷售等方面開展協同,在種業創新、質量安全、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國家級糧食安全產業帶,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據悉,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是湘、鄂兩省政協加強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省政協聚焦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合作不斷深入,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生態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資金投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