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峪長城旅游區位于河北省遷安市大崔莊鎮白羊峪村,旅游區東距秦皇島75公里,西距北京200公里,緊鄰京秦高速遷安支線,交通十分便捷。 白羊峪長城旅游區的旅游資源以長城為背景,以生態民俗為特色,依山傍水,自然景觀雄、險、秀、古,人文景觀新、秀、幽、雅。
旅游區內明長城蜿蜒起伏,氣勢恢宏,大理石長城、謊城、神威樓、城堡、城墻等古代邊關防御體系完整地匯集此地。白羊河水自北而南穿過關口,四季長流,水尤清冽,清澈見底,魚蝦游戲,“似與游人相樂”。白羊峪風景雄渾秀麗,氣候宜人,素有北國江南之美稱,更有“乾隆觀碾”、“七松登高”、“旱龜斷流”、“石猴攀壁”等豐富的人文歷史典故和美麗傳說故事給旅游區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實為理想的旅游避暑勝地。
白羊峪長城旅游區
白羊峪又稱羊谷關,乃長城一重要關隘,通往塞北之咽喉。冷口以險稱世,白羊關則以雄聞名,并稱“雄關險口” , 據史料記載,白羊峪長城于戰國時為燕國所建,因地勢雄偉,設白羊關。明隆慶、萬歷年間負責順天府到山海關守軍監督檢察工作的督察院設在白羊關,今遺址尚存。將領戚繼光主持北邊軍務,對白羊關修復加固,并增修一段大理石長城,較為壯觀。
清初,圣祖康熙數次北巡,出冷口關;高宗乾隆徽服北巡,出白羊關。一次,在村邊見一年輕村婦軋碾,寫下名篇 《 觀碾詩 》 :“登古道,游白羊,見一美娘碾黃糧,玉腕桿頭抱,金蓮裙下忙。輕笤掃,慢簸揚,幾番駐足整容妝。汗流粉面花含露,糠撲娥眉柳帶霜。勤而儉,賢而良,始信淑女出山莊”,傳為千古佳話。
白羊峪兩面群峰夾峙,山巔之上長城婉蜓,白羊河水穿越峽谷。白羊峪高山流水,山雄水美,融江南秀色、北國風光為一體。二十八景星羅棋布,步步有景,景景誘人;有四座山峰猶如四顆珍珠串在一起的“列岫聯珠”;有從白羊峪西山向南飄行不散的被當地村民視為晴雨表的“西山靈霧”;有位于高山之上的久旱不涸、陰雨不增的“凌巖古井”;有傳說系仙人休息之所的”仙洞石床”;有形似巨龍的九座山脈朝向宛如珍珠西山的“九龍戲珠”;有有著美好傳說、感人淚下的“三羊開泰綿羊泉”;有伏于絕壁之上形態逼真的“石猴攀壁”;有古代御敵和傳遞軍情的“神威樓”、“峰火合”;有相傳為清朝中堂劉庸與和珅打賭,智勝和珅,形態酷似羅鍋的“七松登高”;有古樹化石的‘鳳落梧桐”等古跡勝景。各景不乏種種美好傳說,其中旱龜斷流尤為神奇。相傳唐太宗在白羊峪大戰遼兵,遼兵憑借白羊河水拒守東山,唐兵無奈。大將李靖請來旱龜助陣。旱龜一氣將河水吸盡,中間斷流。唐兵乘勢過河戰敗遼兵。旱龜化作一山面北而臥,惟妙惟肖。至此白羊河雖甘泉遍地,一年四季綠水長流,但旱龜兩眼所視之處至龜尾處斷流無水,稱“視進尾出”,為白羊峪一大奇觀。
白羊峪為兵家必爭之地,清兵入關,奉軍入關,日寇入關,白羊關皆為要道。久經戰爭考驗的白羊峪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熱愛祖國,斗志頑強。長城抗戰聞名中外,八烈士事跡英勇悲壯。無情的戰火使白羊峪古景慘遭破壞,十七座廟宇蕩然無存。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眾多村民紛紛建議,慷概解囊。在唐山、遷安市老促會的支持下決心開發旅游資源,恢復昔日白羊峪的雄關秀色,致富奔小康。相繼新建了嬉水池、蓮花池、延年橋、望佛亭,擬修復白羊關、籌建野生動物園、碑林、塞外渡假村。古新建筑混為一體,旅游景點已成大觀。身入白羊峪猶如進入一個新境界,領略一番新風光。春季里盡情登山漫游,觀花踏青;夏季里欣賞藍天碧水,鳥語花香;秋季里品嘗山珍野味,農家土產;冬季里領略銀裝素裹,塞上風光。實為文人墨客陶冶情操之去處,志士仁人吊古評今之場所,市民商賈消暑度假之福地,青年男女游山玩水之洞天,年邁老人享受閑情逸致之天堂,少年幾童陶醉大自然之樂園。
白羊峪真山真水、風景秀麗。白羊峪人勤勞儉樸、忠厚善良。漫游白羊峪不失為人生一大樂事!
1、本文數據來源于白羊峪長城旅游區(www.baiyangyu.com.cn)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2、本站收錄白羊峪長城旅游區時該網站內容都正常,如失效,請聯系網站管理員處理。
3、本站僅提供白羊峪長城旅游區的信息展示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4、本站不接受違法信息,如有違法內容,請 立即舉報
6、本文地址 http://www.rsbxqj.cn/w/80119.html,復制請保留版權鏈接。